IPL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血管病变的治疗。 与发射单一波长光的传统激光器不同,IPL 发射宽光谱的光,通常范围从 500 nm 到 1200 nm。 这使得强脉冲光能够靶向多种发色团,包括血红蛋白,它是血管中的主要发色团。
作用机制:强脉冲光的工作原理是选择性光热解作用,光能被血管中的血红蛋白吸收,产生热量,导致血管凝固并最终被破坏。 然后身体自然地重新吸收受损的血管,减少血管病变的出现。
技术细节:IPL 治疗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取决于几个因素:
波长:对血管病变最有效的波长范围通常在 500 nm 至 600 nm 之间,此时血红蛋白吸收最高。
脉冲持续时间:脉冲持续时间应根据血管的大小和深度进行调整。 较短的脉冲持续时间(10-30 毫秒)对于毛细血管扩张等浅表病变有效,而对于较深的血管可能需要较长的脉冲(长达 100 毫秒)。
能量密度(流量):应仔细校准流量,以确保提供足够的能量来凝固血管,而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过度损伤。 典型的能量密度范围为 10-30 J/cm2。
临床应用:IPL对于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、红斑痤疮和浅表血管瘤等疾病特别有效。 它对于浅色皮肤类型 (Fitzpatrick I-III) 的患者也很有用,因为这些患者的病变与周围皮肤之间的对比度更加明显。
注意事项:IPL 治疗需要多次疗程,通常为 3-5 次疗程,间隔 4-6 周,才能达到最佳效果。 应建议患者在治疗前后避免阳光照射,以尽量减少炎症后色素沉着过度 (PIH) 等并发症的风险